??????????????????设为首页 ?|?加入收藏 ?|?联系我们

学习园地
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学习园地 >
    徐延宜:76岁老教师书写奉献人生
    2015-08-05 08:03浏览次数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
    “那个动作幅度再大一点,要到位……对,就这样,很好……”她一会儿神情严肃地纠正着,一会满意地给予肯定和鼓励,她就是沭阳县张圩乡“六塘春”农民艺术团的团长徐延宜,这样的排练场景已经连续7年了。

      今年76岁的退休老教师徐延宜,在校期间曾多次获省、市、县模范教师称号,后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。退休后的她并没有“闲”下来,而是不忘发挥余热,默默奉献,处处服务为民,以高风亮节的实际行动引领社会新风尚,凝聚社会正能量。

      守护义演 夕阳更光辉

      “这团啊,就像她的孩子一样,花了她很多心血,为了这个团她也没少花钱,能花的都花了。”徐延宜老伴嘴上这么说,但话语间流露出的是一丝自豪感,“2008年3月,‘六塘春’农民艺术团就创办了,当时创办人就4个,其他都是后来加入的。刚开始我们拿了5万元,这么多年花了少说也有30多万了,所有演出的衣服、道具等,都是她买的,还有很多是她连夜一针一针做出来的”。

      一排排奖匾,一摞摞荣誉证书,满屋子义演的服装,这就是到徐老家最先映入眼帘的东西。“六塘春”农民艺术团发展到今天,已有150名演员,来自本县的张圩、塘沟和泗洪等多个地方。平时主要是义务为村民表演,宣传党的政策方针,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。“我儿子一开始不太愿意我弄这个团,嫌花的钱太多,但是现在他们很赞成。”看得出儿子的支持让徐老很高兴,自己也更想把这个艺术团给办好。

      架灯铺路 便民暖人心

      陈圩村位于张圩乡西南部,六塘河的北岸,与张圩村相连,南边是美丽的六塘河畔,水草丰茂、生态环境怡人。西边与钱集镇相连,交通便捷。但是村里的主要道路没有路灯,村民出行不便一直是徐老的一块心病。

      “主干道是村里出行的主要道路,走的人非常多,肯定要明亮一点,有很多人下班晚,路上乌漆抹黑的容易出事情。”2014年6月,徐老主动与村党支部协调,希望能架设路灯,但是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,哪来的钱架设路灯。徐老看到村里窘迫的处境,主动拿出了自己6万元积蓄,为村里主干道每隔60米安装了23盏路灯。路灯建起来了,长期使用也需要不小的费用。为让路灯长明,徐老还主动承担所有的电费,不需要村里出一分钱。她的这个善举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,也温暖了村民的心。

      “这路坑坑洼洼的,大家伙出行也不方便,看着路上晴天尘土扬、雨天车骑人,我这心里不是个滋味……”徐延宜老人在为村里安装路灯后,看着主干道至东圩组的300米长的土路又犯了愁,想着不如干着,2014年7月,徐老带头拿出7000元,发动组里的群众共同筹款,终于将这条影响群众出行的大难题给解决了。

      扶危助困 善举赢好评

      “徐老师不仅为村里修路装灯,好多个家庭困难的老人平时也都是靠徐老师照顾的。”村民王大叔说,尤其是照顾施秀珠、陈桂伦两位老人的时间最长,“施秀珠身体不好,孤身一人,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,早年生病后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。徐老师看他们家生活困难,不仅经常给施秀珠买药送药,还帮着照顾她儿子直到长大成人。”后来施秀珠老人过世,家里穷得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,徐老又主动掏钱给置办了棺材,筹办葬礼,让施秀珠老人入土为安。家住徐老家对面的陈桂伦老人,儿子精神有问题,女儿嫁到泰州靖江了,生活不能自理,面对这种情况,徐老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,坚持每天给老人送水送饭,直到老太太过世。之后,她还坚持照顾老人的儿子,直到被他们家亲戚接走。

      近几年,徐延宜在公益事业上花的钱多达10万余元,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要知道徐延宜老人很早就退休了,老伴也不再工作,基本上花的都是这些年的积蓄。

     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近八旬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仍然心系村民、乐善好施呢?“共产党员永不退休,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是我的心愿,也是我的责任。生命不息、服务不止是我毕生的追求,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,要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!”作为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,她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,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,展现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。

    (责任编辑:admin)
主办单位:中共沭阳县委组织部 地址:沭阳县苏州东路县行政中心大楼802室 联系电话:0527-83069802

Copyright © 2002-2020 中共沭阳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邮箱:shyzzb@263.net 备案号:苏ICP备1108393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