锄治篇第七

锄治篇第七

锄治篇第七传曰:「农夫之务去草也,芟夷蕴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」盖稂莠不除,则禾稼不茂,种苗者不可无锄芸之功也。又说文云:「锄,言助也,以助苗也。」故字从金从助。凡谷须锄,乃可滋茂。谚云「锄头自有三寸泽」也。诗曰:「其镈斯赵,以薅荼蓼。」镈,芸田器。古之镈,其今之锄欤?按齐民要术云:苗生如马耳,则镞锄。稀豁之处,锄而补之。凡五谷,惟小锄之为良。苗出垄,则深锄。锄不厌数,周而复始,勿以无草而暂停。春锄起地,夏而锄草。故春锄不用触湿。六月已后,虽湿亦无嫌。又云:候黍粟苗未与垄齐,即锄一徧。经五七日,更报锄第二徧。候未蚕老,更报锄第三徧。无力则止。如有余力,秀后更锄第四徧。脂麻、大豆,并锄两徧止。亦不厌早锄。谷,第一徧便科定。每科只留两三茎,更不得留多。每科相去一尺,两垄头空,务欲深细。第一徧锄,未可全深。第二徧,惟深是求。第三徧较浅于第二徧,第四徧又浅于第三徧。盖谷科大则根浮故也。第一次撮苗曰「镞」。第二次平垄曰「布」。第三次培根曰「壅」。第四次添功曰「复」。一次不至,则稂莠之害,秕稗之杂入之矣。谚云:「谷锄八徧饿杀狗。」为无糠也。其谷亩得十石,斗得八米。此锄多之效也。其所用之器,自撮苗后,可用以代耰锄者,名曰「耧锄」。其功过锄功数倍。所办之田,日不啻二十亩。或用劐子,其制颇同。如耧锄过苗,间有小豁眼不到处,及垄间草𬜨未除者,亦须用锄理拨一徧为佳。别有一器曰「铲」。营州以东用之,又异于此。凡耘苗之法,亦有可锄不可锄者。旱耕块𫭨,苗𬜨同孔出,不可锄治。此耕者之失,难责锄也。曾氏农书芸稻篇谓记礼者曰:「仲夏之月,利以杀草,可以粪田畴,可以美土疆。」盖耘除之草,和泥渥漉,深埋禾苗根下。沤罨既久,则草腐烂而泥土肥美,嘉谷蕃茂矣。大抵耘治水田之法,必先审度形势。先于最上处潴水,勿致走失,然后自下旋放旋芸之。其法须用芸爪,不问草之有无,必徧以手排漉,务令稻根之傍,液液然而后已。荆扬厥土涂泥,农家皆用此法。又有足芸,为木杖,如拐子,两手倚之以用力,以趾塌𫭨泥上,草𬜨壅之苗根之下,则泥沃而苗兴。其功与芸爪大类,亦各从其便也。今创有一器,曰「耘荡」,以代手足,功过数倍,宜普效之。慕文曰:养苗之道,锄不如耨。耨,今小锄也。锄后复有薅拔之法,以继成其锄之功也。夫稂莠秕稗,杂其稼出。盖锄后茎叶渐长,使可分别,非薅不可,故有「薅鼓」、「薅马」之说。其北方村落之间,多结为锄社,以十家为率,先锄一家之田,本家供其饮食,其余次之。旬日之间,各家田皆锄治。自相率领,乐事趋功,无有偷惰。间有病患之家,共力助之。故田无荒秽,岁皆丰熟。秋成之后,豚蹄盂酒,递相犒劳,名为锄社,甚可效也。今采摭南北耘薅之法,备载于篇,庶善稼者,相其土宜,择而用之,以尽锄治之功也。

下一篇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