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之一生,半在睡眠中度过,睡眠之于养生,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道家睡功法诀为:「东首而寝,侧身而眠。如犬之屈,若龙之盘。一手屈肱枕头,一手直摩脐眼。一只脚伸,一只脚绻。神不外驰,炁自安然。
收心下藏丹田,神炁和合成丹。」 此诀大意是说:头靠东方而卧,侧着身体而眠。好象犬之屈身而睡,又似龙之盘曲环绕。一手屈臂而枕头,一手直抚于脐眼(丹田)。一只脚伸展(左手屈则右脚伸,右手屈则左脚伸),一只脚绻回(左手伸则右脚绻,右手伸则左脚绻)。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,炁机自然安定和平。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,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,结成内丹。睡功起始,应当先唾心(先收心养静),后睡眼(后闭目入睡)。
致虚之极,守静之笃。神炁自然归根,入于丹田之内;呼吸自然绵绵,归于元海之中。此时不必有心调息,而呼吸自会安定;不必用意伏炁,而炁机自然降伏。临醒之时,应当先醒眼(先睁开眼睛),后醒心(后心生知觉)。然后慢慢展转身躯,方可起卧。睡功做到好处,白可入于大静,一念不生,心同虚空。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,静定一场,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,妙不可言。
上古时代道家传有「宴息法」:每当夜晚之时,耳无所闻,目无所视,口无所言,心无所住,息无所促,形无所动。只留一点元神元炁,相依相便,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,绵绵不绝,若有若无。久久纯熟,自可达到「神满不思睡」的境地。所谓妨碍修道之「睡魔」,亦不知不觉自动消失。
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,名曰「蛰龙法」。其诀曰:「龙归元海,阳潜于阴。人曰蛰龙,我却蛰心。默藏其用,息之深深。白云上卧,世无知音。」「道在守本命,真火暖外肾。回光内视,神住丹田。」
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,左手托腮,右手握住外肾。左腿全屈,右手半屈半伸。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,默数呼吸出入数,共数三百六十息。心息相依,神勿外驰,绵绵密密,不即不离。数过三百六十息,够一周天之数。之后正身仰卧,两手握住外肾,着力往前,挣十二下,两腿往前用力伸。然后闭炁腾身,玉枕、脚跟和手掌着床,其他部位悬空,闭一口炁腾一次,连续腾身三次,而后还虚养静。再向右边侧身,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,够一周天之数。仍旧正身仰卧,两手握住外肾,照前行功,着力十二下,向上闭息腾空三次,还虚养静。
最后,侧身用手抱住肾囊,神蛰下田,若存若亡。一念不生,主静立极,先存后忘,入于混沌。此种睡功法,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。
运用得宜,则外肾温暖,而阳杰再生。以后睡眠醒来之时,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,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杰的口诀,再用「睡功秘诀」继续温养。临近天明之时,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,最后还虚养静。至此,则一宿之功完毕。
「现代社会的人无论怎么忙,总离不开睡眠,因为平常人日则神寓于目,夜则神寓于肾,由此通过睡眠可以招摄天地之阴气,消除疲劳恢复精力。
道家以卧功(又称睡仙功)见长,一睡可以数月不动。在丹道史上,有两大睡仙,一位是文始派的陈抟老祖,另一位也是文始派的张三丰祖师。
陈抟老祖得麻衣尊者真传,据《宋史·陈抟》及道家资料记载,陈抟老祖擅服气辟谷、睡功及内、外丹法,相法等。其所作的《对御歌》代表其风格,诗曰:
臣爱睡,臣爱睡,
不卧毡,不盖被,
片石枕头,蓑衣覆地,
震雷掣电鬼神惊,
臣当其时正酣睡。
困思张良,闷想范蠡,
说甚孟德,休言刘备,
三四君子,只是争些闲气。
怎如臣,向青山顶上,白山堆里,
展开眉头,解放肚皮,且一觉睡,
管甚玉兔东升,红轮西坠!
张三丰祖师少时得少阳派之传,后又得文始派之传,古有“文始最高,少阳最大”之说。祖师在此二派之真传基础上又融合了少林等派的精华,开创武当派。三丰祖曾作《蛰龙吟》,道出“睡仙功”内秘。词曰:
睡神仙,睡神仙,
石根高卧忘其年,
三光沉沦性自圆。
气气归玄窍,息息任自然,
莫散乱,须安恬,
温养得汞性儿圆,
等待他铅花现。
莫走失,有防闲;
真火候,运中间;
行七返,不艰难;练九转,何嗟叹。
静观龙虎战场战,
暗把阴阳颠倒颠。
人言我是朦胧汉,
我欲眠兮眼未眠。
学就了,真卧禅,
养成了,真胎元,
卧龙一起便升天。
此蛰法,是谁传?
曲肱而枕自尼山,
乐在其中无人谙。
五龙飞跃出深潭。
天将此传图南。
图南一脉俦能继,
邋遢道人张半仙。
二、练法
武当太乙门睡仙功内容丰富。有多种练法,今选出数种,介绍给读者,供大家参考。
陈抟睡仙功
1、姿势:身体侧卧床上,一腿伸直,另一腿微屈,放在伸直的腿上,一手掌放在太阳穴处,另一手放在风市穴处。
2、心法:观想睡在绿草地上。
3、口诀:嗡,浩然正气,乾元亨利贞
4、作用:本法有采气、养气的作用,也有降魔的作用。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,奥妙无穷,惟勤习者方能知之!
5、口诀浅释:道家、佛家、瑜伽等都有口诀,道家称之为咒语,佛家称之为真言,瑜伽称之为特音。可见其在修炼中的重要性。《易经》曰:“同气相求,同声相应”,现代科学只证实了其中声音的共振效应。其他的如“声音”与宇宙本体的关系,“声音”沟通人和人之间的思想,声音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,以及利用“声音”促进人与动物的生命或感受死亡的秘密等,尚需科学进一步研究。
密宗学派认为:“嗡”字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根本音,它含有无穷无尽的作用。对人体而言,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,当人们掩盖耳朵时,自己所听到的心脏和血液流动的声音相近。念诵“嗡”字,最低效果,可使头脑清醒,精神振奋。
金刚卧石
1、姿势:身体仰卧,双腿交叉,双手十指交叉,拇指相对,放在小腹部。
2、心法:观想自己睡在石床上。
3、作用:为修炼“金刚铁板”打下坚实基础。
4、说明:金刚卧石有多种练法,这是其中一种。
碧云桩
1、姿势:右侧卧,一腿上,一腿下,上面腿微屈。右手剑诀点在肩上。
2、心法:观想星斗。
3、作用:可神游。
4、说明:做左侧卧时,手、脚的位置交换即可。
5、谱文:
脚踏玄机手握雷,剑诀直插紫电区。
卧看天门起星斗,神游八极自归回。
妙山有法授碧云,为使弟子早生辉。
玄法传真今得密,妙门金法有神威。
赠金励睡诗二首
陈抟
(一)
至人本无梦,其梦本游仙。真人本无睡,睡则浮云烟。炉里近为乐,壶中别有天。欲知睡梦里,人间第一玄。
(二)常人无所重,惟睡乃为重。举世皆为息,魂离神不动。觉来无所知,贪求心愈用。堪笑尘中人,不知梦是梦。
人之一生,半在睡眠中度过,睡眠之于养生,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
道家睡功法:
头靠东方而卧,侧着身体而眠。好象犬之屈身而睡,又似龙之盘曲环绕。一手屈臂而枕头,一手直抚于脐眼(丹田)。一只脚伸展(左手屈则右脚伸,右手屈则左脚伸),一神只脚绻回(左手伸则右脚绻,右手伸则左脚绻)。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,炁机自然安定和平。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,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,结成内丹。睡功起始,应当先唾心(先收心养静),后睡眼(后闭目入睡)。致虚之极,守静之笃。神炁自然归根,入于丹田之内;呼吸自然绵绵,归于元海之中。此时不必有心调息,而呼吸自会安定;不必用意伏炁,而炁机自然降伏。临醒之时,应当先醒眼(先睁开眼睛),后醒心(后心生知觉)。然后慢慢展转身躯,方可起卧。睡功做到好处,白可入于大静,一念不生,心同虚空。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,静定一场,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,妙不可言。
上古时代道家传有「宴息法」:每当夜晚之时,耳无所闻,目无所视,口无所言,心无所住,息无所促,形无所动。只留一点元神元炁,相依相便,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,绵绵不绝,若有若无。久久纯熟,自可达到「神满不思睡」的境地。所谓妨碍修道之「睡魔」,亦不知不觉自动消失。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,名曰「蛰龙法」。其诀曰:「龙归元海,阳潜于阴。人曰蛰龙,我却蛰心。默藏其用,息之深深。白云上卧,世无知音。」「道在守本命,真火暖外肾。回光内视,神住丹田。」 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,左手托腮,右手握住外肾。左腿全屈,右手半屈半伸。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,默数呼吸出入数,共数三百六十息。心息相依,神勿外驰,绵绵密密,不即不离。数过三百六十息,够一周天之数。之后正身仰卧,两手握住外肾,着力往前,挣十二下,两腿往前用力伸。然后闭炁腾身,玉枕、脚跟和手掌着床,其他部位悬空,闭一口炁腾一次,连续腾身三次,而后还虚养静。再向右边侧身,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,够一周天之数。仍旧正身仰卧,两手握住外肾,照前行功,着力十二下,向上闭息腾空三次,还虚养静。
最后,侧身用手抱住肾囊,神蛰下田,若存若亡。一念不生,主静立极,先存后忘,入于混沌。此种睡功法,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。运用得宜,则外肾温暖,而阳杰再生。以后睡眠醒来之时,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,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杰的口诀,再用「睡功秘诀」继续温养。临近天明之时,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,最后还虚养静。至此,则一宿之功完毕。「现代社会的人无论怎么忙,总离不开睡眠,因为平常人日则神寓于目,夜则神寓于肾,由此通过睡眠可以招摄天地之阴气,消除疲劳恢复精力。如果人们能依此丹诀将心息相依相恋蛰藏炁穴,即可通过睡眠夺取天地之先天阳气,则修道便可生活化,成为极平常之事,庶几可望实现普渡众生的行愿」
睡功古诀举要 一.陈希夷《蛰龙法》 龙归元海,阳潜于阴。
人曰蛰龙,我却蛰心。 默藏其用,息之深深。
白云高卧,世无知音。
二.陈希夷《励睡诗》 常人无所重,惟睡乃为重。
举世皆为息,魂离神不动。 至人本无梦,其梦本游仙。
真人本无睡,睡则浮云烟。 炉里近为药,壶中别有天。
欲知睡梦里,人间第一玄。
三.吕祖《咏蛰龙法》 高卧终南万虑空,睡仙长卧白云中。 梦魂暗入阴阳窍,呼吸潜施造化功。 真诀谁知藏混沌,道人先要学痴聋。 华山处士留眠法,今与倡明醒众公。
四.张三丰《蛰龙吟》 睡神仙,睡神仙,
石根高卧忘其年,
三光沉沦性自圆。
气气归玄窍,息息任天然。 莫散乱,须安恬,
温养得汞性儿圆,等待他铅花现。 无走失,有防闲;真火候,运中间。 行七返,不艰难;炼九还,何嗟叹。 静观龙虎战场战,暗把阴阳颠倒颠。 人言我是蒙胧汉,我却眠兮眠未眠。 学就了,真卧禅。养成了,真胎元。
卧龙一起便升天。 此蛰法,是谁传?
曲肱而枕自尼山,乐在其中无人谙。 五龙飞跃出深潭,天将此法传图南。 图南一派俦能继?邋遢道人张丰仙。
五.张三丰《渔父词》 蛰龙无声且有声,声声说与内心听。 神默默,气冥冥,蛰龙虽睡睡还醒。
六.张三丰《蛰龙法跋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,其所传皆伪书也。《随》之《象词》曰:“君子以向晦入宴息。”夫不曰向晦宴息,而曰入宴息者,其妙处正在“入”字,入即睡法也。以神入气穴,坐卧皆有睡功,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?读三十二字,盖使人豁然大悟。吕翁表而出之,其慈悲之心,即纠谬之心也。张全一④跋,时寓终南山。
七.白玉蟾 白云深处学陈抟,一枕清风天地宽。 月色似催人早起,泉声不放客安眠。 甫能蝴蝶登天去,又被杜鹃惊梦残。 开眠半窗红日烂,直疑道士夜炼丹。
八.李道纯《满江红》 好睡家风,别有个,睡眠三昧。 但睡里心诚,睡中澄意。 睡法即能知旨趣,便于睡里调神气。 这睡功消息,睡安禅,少人为。 身虽眠,性不昧;目虽垂,内不闭。 向熟睡中间,稳帖帖地。 一枕清风凉彻骨,梦于物外闲游戏。 觉来时,身在广寒宫,抱蟾睡。
——武——术——归——宗——
昔日少年武为尊,而今邻里少传人。冷落多见练武场,人少并非学子贫。
有人甘学跆拳道,喜将韩装着于身。我辈武友勤奋起,弘传国粹万年春。
谢谢各位师兄关注,我们会一直努力!